住建部《绿色建造技术导则》正式印发-BIM是基础能力-附全文
时间:2021-04-06
2411
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、推进绿色建造、提升建筑工程品质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 发展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《绿色建造技术导则(试行)》,并于3月底印发。政府此前已出台大量政策,鼓励装配式建筑(特别是钢结构建筑)和 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,同时出台相应规范,提升建筑产品的节能减排程度。如 2017 年,住建部发布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2019 年发布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,2021 年发布《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》,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和制度的探索日益成熟。碳中和2060国家战略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,2020年9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,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,于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。所谓“碳中和”,即为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,采取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方式全部抵消,实现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 碳中和战略迫使行业从”绿色建筑“的形式走向”绿色建造“的实质。在各行业中,建筑业的碳排放占比最高;所以,为实现“碳中和”,聚焦建筑业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。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的定义,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及运输、建筑施工、建筑运行以及建筑拆除四个部分。 BIM是基础能力《绿色建造技术导则》(下称《导则》)中对BIM定义如下:在建筑工程及设施全寿命周期内,对其物理性和功能性进行数字化表达,并依此设计、施工、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,简称模型或BIM。“绿色建造”的关键(即《导则》全文的核心关键词)是“统筹要素”、“全过程一体化”、“整体提升”、“系统集成”、“精益化”、“深度协同”等,而这些都必须基于正确的BIM数字模型。BIM基础作用的具体体现《导则》将绿色建造过程分为绿色策划、绿色设计、绿色施工和绿色交付四个过程:绿色策划:绿色策划推动全过程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技术应用,积极采用BIM技术,利用基于统一数据及接口标准的信息管理平台,支撑各参与方、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与传递。绿色设计:宜采用BIM正向设计,优化设计流程,支撑不同专业间以及设计与生产、施工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。宜集成应用BIM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三维测量等信息技术及模拟分析软件,进行性能模拟分析、设计优化和阶段成果交付。应统一设计过程中BIM组织方式、工作界面、模型细度和样板文件。宜采用BIM信息平台,支撑BIM模型存储与集成、版本控制,保障数据安全。应在设计过程中积累可重复利用及标准化部品构件,丰富和完善BIM构件库资源。宜推进BIM与项目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,推动BIM与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以及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的融通联动。绿色施工:宜积极运用BIM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以及移动通讯等信息化技术组织绿色施工,提高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。宜基于BIM设计信息,推进工厂生产全流程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。宜采用BIM等信息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和专业协调,避免“错漏碰缺”等问题。对危险性较大和工序复杂的方案应进行三维模拟和可视化交底。绿色交付:在综合效能调适、绿色建造效果评估的基础上,制定交付策略、交付标准、交付方案,采用实体与数字化同步交付的方式,进行工程移交和验收的活动。附《绿色建造技术导则》全文